返回
2 月 29 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5年 國民經濟和社區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去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銷售總額超過 30 萬億元,比上年增長 10.7%,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說,在這組數據里,阿里巴巴系的貢獻超過 11%。在今天舉行的 “2016 天貓全球商家大會” 上,他表示,在所有商家都對電子商務高度重視的今天,“天貓要成為商家互聯網轉型升級的基地?!?/span>
簡單來說,阿里想要做的,是通過大數據和商家實現共享,幫助他們更好地捕捉用戶、認識用戶。
想把蛋糕分給每個 B 端,阿里提出了 “三通”
在去年“雙 11” 大會上,張勇說阿里今年將 “ all in 無線化”,但是現在,他說:“我們現在要談的已經不是如何走進移動互聯網時代,而是如何走出去,做到線上線下全渠道運營?!?/span>
為了賦能商家,張勇在會上透露了 “會員通”、“商品通” 和 “服務通” 的思路。
“會員通” 戰略是想幫助商家追蹤所有用戶的行為。天貓之所以有能力這么做,是因為它背靠淘系,掌握最活躍的消費者信息(張勇說天貓掌握超過 6 億以上的收貨地址、用戶的工作信息、學習地址等),而且 “線上線下的消費者其實是同一批人”,所以最理想的狀況就是,徹底打通線上線下,每一筆交易產生的時候,商家看到的不光是營業額,而是用戶的消費行為和生命周期。
“商品通” 是要做到線上線下 SKU 和庫存的共享。張勇說,“網絡專供款” 只是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但是新時代電商的做法是面向全渠道、整合庫存實現共享、提高生產率,讓整個生意變成一個柔性供應鏈?!胺胀ā?是消費體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關鍵是通過互聯網工具(如 CRM 管理),來實現商家和消費者的交流。
面向全渠道,背后是用戶管理
對商家來說,先要用戶成為會員,首先要讓他們成為顧客。在數字化營銷上,收購優酷土豆是很重要的一步棋,張勇說,這筆收購完成后,阿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ID 打通,幫助商家能更好地識別消費者、獲取目標人群。
從兩年前阿里投資微博,到阿里媽媽的廣告業務、P4P、鉆石展位,甚至之前阿里推出的 UC Web、神馬搜索和 UC 頭條(News Feed 推送),阿里希望用數字化營銷,讓商家通過媒體做電商,同時和天貓發生微妙的關系。
另外是天貓陣地本身,張勇總說,現在用戶行為變化太快,他們已經徹底、全面地擁抱了互聯網,這讓天貓和商家產生了一種恐慌:我們到底有沒有跟上他們的節奏?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隨著 90 后、95 后用戶的崛起,用戶的購買路徑正在發生很微妙變化:電商正在朝社區化形態轉變,張勇把這個現象背后的人群稱為 “知識經濟的領導者”,比如擅長運營粉絲、生產用戶群的網紅。
隨著互聯網自媒體的發展,內容生產者正在崛起,這部分人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和興趣愛好,還聚集了很多追隨人群。他們對粉絲進行傳播、形成了 “達人-粉絲-內容-商品” 的模式,展現在淘系平臺上,就是原有的 “搜索-導航” 模式逐漸廢棄,轉為 “人-內容-商品” 的連接,下一步阿里想要平臺呈現出更多的社區化、內容化和生活服務化,讓內容也成為消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