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之前的一篇文章《為什么說不見面的社交都是耍流氓》中提到,2016年社交產品的趨勢是付費和見面。既然社交關系回歸線下,以見面作為社交關系成立的標識,那么一切有效的、對于見面有利的付費手段,就是社交領域產品經理和創業者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這其中,b在數學上稱為截距,在社交中這一項是你的顏值。悲劇的是,顏值可以是負分的。k在數學上稱為斜率,在社交活動中,k代表溝通技巧和情商。有的人的付出x越多,效果y越差,是由于情商負分導致。
在這個基礎上,x的指數代表了這個人的綜合社會實力。如果x的指數大于1,則這條直線變成加速上揚的曲線。人和人在綜合社會實力的差距之大難以想象,譬如隔壁老王和萬達家的小王同時出擊把妹,結果可想而知。雷政富之流可以做知名快槍手,相信也不是因為顏值。
現實中已如此艱辛,到了網上又如何呢?當今早已不是大家剛觸網的年代,線上社交的效率和效果,正在與線下快速接近中。必須承認大多數人的顏值不足以成為資本,在不整容不美圖的情況下,沒拖后腿已是萬幸。那么希望在社交活動中提高效率,獲得好的效果,只有從溝通技巧和投入這兩點來入手了。
目前針對社交溝通技巧的培訓也是一個產業。刨去其中的灰(keng)暗(die)方面不提,主要問題在于社交能力和技巧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包含了個人修養、生活歷練等時間因素,很難通過短期培訓來改善。既然我們談的是效率和效果,只好回到問題的根本,看看在投入這件事上如何做文章。
線上社交產品,陌生人破冰中男生可采取的手段,總結起來,只有高亮、背書、標簽、轉介紹這四種。
所謂高亮,就是在眾人之中使自己顯得與眾不同,比如陌陌上買個VIP;
背書,即由某權威組織機構或者產品本身推薦給其他用戶,比如在行的專家;
標簽,即通過與對方找共性的方式拉近距離,比如常見的校友、老鄉關系;
轉介紹則容易理解,就是二度人脈的應用。朋友的朋友,比較容易成為朋友。
2014年微信紅包功能,開啟了社交的商業化,為付費社交鋪平了道路。為何付費這件事會迅速被人接受,原因在于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實在是不如金錢容易量化,而時間和精力對每個人又都是最寶貴的。付費既是一種高亮自己的方式,也是一種讓自己的投入和對方的收獲高度可量化的方式?!岸嗪葻崴琰c睡”在發紅包、請客、買單面前顯得不堪一擊,畢竟大家互不相欠,沒義務聽空話和閑扯。
付費社交產品的前世今生
以世紀佳緣為代表的婚戀類產品是最早的付費類產品,因為傳統婚介模式在線下是很成熟的,世紀佳緣們只是把這種模式搬到了線上。出于對利潤的追求,早期的婚戀類產品對用戶之間的通訊是完全阻斷的,用戶雙方至少有一方需要付費才可建立聯系,并且在建立聯系之后,還可以付費另行購買各種虛擬道具贈與對方。對,這些虛擬道具,就是前邊提到的“高亮”手段。
第二代付費社交產品的興起,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產物。手機終端為隨時隨地的網絡使用帶來方便,也為陌生人社交拓展了更多場景?;ㄌ?、陌陌、美麗約這類產品,或者通過對非付費用戶進行部分通信阻斷,或者通過對付費用戶進行高亮推薦。前文提到的四種手段,對于產品設計而言,可以為付費用戶提供這些手段,也可以破壞和弱化非付費用戶的相應手段。到了這個階段,付費的收益還是歸產品所有。用戶得到的好處,是產品通過付費手段,把素質相對較高的群體篩出來了。沒錯,付費意愿強的人,整體素質更高。
2015年出現的第三代付費社交產品,主打“共享經濟”,用戶對用戶付費。一類是以在行為代表的付費專家咨詢類產品。這種場景和需求最容易理解,但受限于需求低頻和專家的時間成本不確定性,實際效果有待于檢驗,也許聚斂一批“奇人異士”的小咖,然后做toB的咨詢、培訓等服務,會是這種平臺的一個出路。
另一類,是滴滴順風車、嘀嗒拼車等拼車社交平臺。其優勢在于私家車天然是社會實力的體現(標簽),且途中車內私密空間也為溝通提供了必要條件,剩下的就是考驗個人溝通能力了。這類產品的局限性,在于大多數人的活動軌跡都是相對固定的,因此用戶可以匹配到的陌生人范圍也是受限的。由于鼓勵拼車的政策紅利,以及低價的非盈利特性,此類平臺的合規性是沒問題的。
第三類直接付費社交產品——租人平臺。這類平臺的興起是2015年的夏天,經過數輪競合起伏,已經倒下了一批跟風之作?!皝碜馕野伞笔瞧渲械拇懋a品,已經順利完成天使輪融資,目前正在進行Pre-A輪融資。此類直接租人的平臺,有何獨特之處?
我們必須承認,雖然人性不變,但透過文化和時代外化出來的人的觀念,是時刻變化的。如今作為主力網民的90后一代,對于社交和消費的觀念,比起80后有很大的改變。他們對于陌生人社交的心態更為開放和包容,對于自我價值實現更加重視,消費能力和意愿更強烈。觀念的變化,為租人社交掃清了意識形態層面的障礙。
以“來租我吧”為例,用戶將自己提交擺上架并設定租金,平臺根據顏值和資料真實性審核,上架成功后的用戶通過微信公眾號和H5頁面進行展示(后續會有App),其他人可在登記資料后,約租心儀的上架用戶??梢韵胂蟮氖?,上架用戶都是顏值比較高的,畢竟這樣才對得起雇主的真金白銀。很多男性用戶選擇了倒貼錢的形式上架,可以視為是一種主動的社交邀約。每次看到這些帥哥美女,用老羅的話說,我都會狠狠地咽下口水,其實是苦水。
此類脫離技能的直接租人產品,是有爭議的。除去部分抵制付費社交的酸葡萄言論,常見的問題在于質疑出租和租人的行為有違法違規之嫌。筆者認為,法無禁止即可為,如果沒有證據表明付費社交等同于發生違法交易,那么一切質疑都只能是質疑而已。比起法律法規明文禁止的私家車上路拉活,租人社交至少是合法合規的。
互聯網產品存在的價值,在于通過提高信息傳輸和分發的效率,來提升傳統行業的運轉效率和用戶體驗。這種效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行業產品、服務是否可流程化和標準化。當我們討論互聯網社交產品的效果時,其實討論的就是互聯網產品在社交這件事上,是否可以通過將流程抽象和簡化以提升效率。當支付手段和觀念已不成為障礙時,社交這件事,在線上一定是會像其他任何產品一樣標準化和消費化。讓一個個用戶成為一個個SKU,讓DAU和MAU這種評價指標被GMV所取代,在一部分人看來也許很難接受,但在我看來,世界還是簡單一點的好。
在十多年以前,和一個男同性戀聊天,他說如果有一種眼鏡,可以在茫茫人海中一眼看出誰是同志,該有多好。今天,他們通過同志社交App,很輕松地看到了身邊的同志。不久的將來,當希望快速約會的人可以通過付費社交產品看到身邊所有待價而沽的帥哥美女時,也算是一種求仁得仁吧。況且,通過努力成為有顏有錢的人而直接提升社交競爭力,還是蠻勵志的。